???????情緒是心理活動的核心,對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學會自覺地調節和控制情緒,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內容。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無論做什麽事都帶有情感色彩: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會感到喜悅;失去珍貴的東西時,會感到惋惜;如果願望一再受妨礙而達不到時,則會失望甚至憤怒;進人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會感到局促不安甚或産生恐懼等。這些喜悅、悲哀、憤怒、恐懼等等情緒活動,都會引起身體一系列的生理變化。
????? 据科学研究,积极健康的情绪,如愉快、欢乐、适度的紧张,对人体均有好处,它可以引起心脏输出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作,大脑工作能力增强。而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于人身体是不利的。如机体长期处于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下,往往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理障碍等。
情緒問題表現
1
焦慮--無(或缺乏)信心地期待滿足;
2
抑郁--放棄願望滿足;
3
喜悅--願望達成的體驗;
4
挫折--相同或近似行爲的獎勵減少;
5
恐懼--對于預期威脅的控制無力感;
6
憤怒--願望實現過程受阻後的發泄;
7
嫉妒--自視條件相近,卻不滿現實差距。
步驟/方法
1
要培養自己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和挫折,都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相信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努力進取,永不失望,對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持這樣的樂觀態度往往會産生積極情緒。
2
要適當地發泄積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緒。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傾訴自己的苦惱和憂傷等等。這樣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煩惱、壓抑,從而達到心平氣和。這種發泄對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3
要保持適當的緊張和熱情。緊張是一種情緒,它能維持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如考試時産生的緊張情緒,能使大腦功能達到最高效率狀態;平時上課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適當的緊張。張弛調節適度,就會使生活更有節奏和情趣。
4
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已。青少年的種種要求和願望,都應符合社會道德和規範,否則就要用理智打消這種念頭,不能苛求社會與他人滿足自己的一切願望。這樣做對維持心理平衡,培養健康情緒有好處。
注意事項
生理因素
青春期帶來的生理上的變化使青少年一改孩童時代的形象。外觀形象的變化,使他們産生要改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做、具有何種形象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一時找不到答案。同時,性成熟帶來的好奇、羞恥和不知所措,生理上的早熟與晚熟導致外界的各種評價造成了不安和煩燥。所有這些如不能得到適當的排解和正確的認識,則會成爲青少年産生情緒困擾的來源。
學習因素
學習活動是青少年的中心任務和進行自我評價的主要依據。在學習活動中,青少年一方面吸收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另一方面也在成功與失敗中積累經驗。雖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但由于青少年自尊心明暗又爭強好勝,這使他們在面臨失敗時容易産生壓抑感。而升學競爭的壓力、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的過高期望又使他們面臨的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尤其那些因競爭而"相形見绌"的學生所早熟的挫折就更大。這些外在的因素更加劇了青少年不良情緒的産生。
人際交往因素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與父母的關系、與同伴的關系和教師的關系。在這些關系交往中産生的沖突往往是構成青少年情緒問題的重要原因